秋分時節(jié),天氣給人的感覺,兩個字:爽、朗。爽、朗,一個是爽,天氣感覺清爽了;一個是朗,天空感覺明朗了。于是,秋毫可以明察,秋水能夠望穿。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曰:“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被認為是晝夜均等,寒暑平衡的中間點,是“平分秋色”之時。但各地的溫涼更迭大不相同。
秋分時節(jié),北方已不是新涼,而是輕寒。而塞北秋分時已見初霜,“秋分前后有風(fēng)霜”,所以“秋分送霜,催衣添裝”。

關(guān)于秋分三候:
秋分一候“雷始收聲”,不再打雷了。古人認為,雷電乃龍所為。春分雷乃發(fā)聲,秋分雷始收聲。而龍,春分登天,秋分潛淵,非常契合雷電的起止時間。秋分二候“蟄蟲坯戶”,蟄蟲們并非完全封閉門戶,而是把洞穴壘得結(jié)實一些,洞口開得再小一些,等到天寒再封堵洞口,“閑人免進”,安然過冬。秋分三候“水始涸”,不是水體都干涸了,是說夏雨遺存的積水逐漸干涸。秋季降水銳減,河流舒緩了,流水不再湍急,秋氣之美,便常在于水之靜美。
秋分一候“雷始收聲”,不再打雷了。古人認為,雷電乃龍所為。春分雷乃發(fā)聲,秋分雷始收聲。而龍,春分登天,秋分潛淵,非常契合雷電的起止時間。秋分二候“蟄蟲坯戶”,蟄蟲們并非完全封閉門戶,而是把洞穴壘得結(jié)實一些,洞口開得再小一些,等到天寒再封堵洞口,“閑人免進”,安然過冬。秋分三候“水始涸”,不是水體都干涸了,是說夏雨遺存的積水逐漸干涸。秋季降水銳減,河流舒緩了,流水不再湍急,秋氣之美,便常在于水之靜美。

慶秋收
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。 “秋分”時節(jié),亦是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上重要的節(jié)氣,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進入秋收季,秋收、秋耕、秋種“三秋”大忙正當時。這個“秋分”,第三屆“中國農(nóng)民豐收節(jié)”,處處已鋪開秋收畫卷。一寸光陰得一方金黃,豐收,是對每一位辛勞者的禮贊。

分享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江蘇德恩一直努力的在路上!